“不易定性肺小结节影像检查报告及建议策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1年公布的资料[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85万/年)还是死亡率(160万/年)均已高居全球癌症首位。截至目前[2],肺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5.6%,其主要原因与分期有关,约80%的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晚,仅20%的患者能在Ⅰ期(5年生存率达70%)被发现。随着螺旋CT扫描的广泛应用,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尤其是高分辨薄层CT扫描(HRCT)已经公认为是肺小结节早发现早诊断最有效的手段。肺小结节可能提示肺癌处于早期阶段,但也可能与肺癌无甚关联,如何鉴定肺小结节的良恶性及对于肺小结节的报告和建议策略是目前影像科医生面临的最棘手问题。目前国际上针对肺小结节的诊疗有很多可参考标准,比较重要的如NCCN肺癌筛查指南(2015)[3]及Fleischner学会肺结节处理策略(2013)[4],但各个标准均未达成统一的共识。因此,为总结省内各医院关于肺小结节的诊疗经验,更好的分类、描述及处理肺小结节,避免不必要的复查和不恰当的干预,减少病情延误及医疗纠纷,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了“不易定性肺小结节影像检查报告及建议策略”(Ⅲ)山东专家讨论稿,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第一部分 成像
1.1 呼吸状态:深吸气末屏气扫描(根据病灶位置选择仰、俯卧位)。
1.2 扫描条件:①容积采集;②螺距:0.6~0.7(或更小);③层厚:0.5~
(1/5小病灶~1/3大病灶,根据病灶大小适当调整)。
1.3 图像后处理:MPR(冠、矢、轴三方位必需,必要时增加斜位)、MIP等。
1.4 打印照片:原始轴位图像(肺窗+纵隔窗),靶区后处理图像。
1.5 病变识别:略。
2 第二部分 报告
2.1 诊断明确性(自上向下诊断明确性逐渐降低):①A级:符合XXX的CT表
现;②B级:考虑为XXX;③C级:首先考虑为XXX,YYY不完全除外(即
倾向XXX);④D级:XXX与YYY不易鉴别;⑤E级:仅给予定位诊断。
2.2 临床指导意见:①A级不建议给予临床指导意见;②B级及C级建议给予临
床指导意见;③D级及E级应当给予临床指导意见。
3 第三部分 复查
3.1 倾向肺内炎性病灶时,建议复查时间至少2周(以2~4周为宜)。
3.2 病灶>
3.3 病灶≤
3.3.1
3.3.2
常规查体。
4 第四部分 建议
4.1 复查终止(建议干预):
4.1.2
4.2 干预手段:叶段切除、腔镜切除、微创消融。
4.3 其他辅助检查:①磨玻璃病灶不建议行PET-CT检查及肺穿刺活检;②
以上的实性病灶可考虑PET-CT检查及肺穿刺活检。
4.4 避免出现的表述:①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②建议抗痨治疗后复查;③建议
进一步检查;④建议随访观察。
注:①本讨论稿针对人群为影像诊断医师,故省略病灶影像学识别方面的内容;②本讨论稿基本要求为从临床需要出发、简洁易懂、可操作性强,故以大纲形式体现。